今年的台東真的很精彩!
除了熱氣球、星空音樂會、慢食節等活動外
今年還增加漂鳥197-縱谷大地藝術季活動
以地景多元豐富的縱谷197縣道作為策展舞台
邀芬蘭、德國、土耳其、日本、台灣等5個國家
總共有10知名的環境藝術家駐村進行創作
在台東的197縣道上打造了12個戶外裝置藝術品
成為今年夏天台東最熱門的拍照打卡景點
這個就是台東197縣道的大池鄉路段
後面看到的山巒就是台灣最美的中央山脈
此次作品在池上萬安村、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設置
縱谷大地藝術季於6月1日起至10月13日展出
這次介紹的是位在池上的幾個作品
並且附上藝術家對於自己創作的概念
德國藝術家 Jens J. Meyer的作品~洗滌的殿堂
創作理念為希望能改變某個空間或地方的感知
並在藝術作品和環境之間創建對話
最喜歡的創作媒材是布料、棉、繩索、竹子
作品主要放置於森林環境與大自然做呼應及對話
Jens的創作素材是紡織物及纖維
在洗衣亭創作很呼應創作媒材的特性
營造引導觀者靜靜地在這裡洗滌出嶄新的心境
洗滌的殿堂創作地點~池上錦園洗衣亭
日本木雕藝術家阿部乳坊出生自日本新潟
在池上被層層堆疊的梯田美景所震懾
池上米香讓他想起以白米稻田種植為主故鄉新潟
阿部選在萬安磚窯廠以結合白鷺鷥木雕創作為題
在紅色磚窯場遺跡中創作出飛翔旅者
雙手平舉有如起飛前的預備姿勢
彷彿正等著馳騁翱翔於池上美麗田間
他結合經常在稻田間飛翔的白鷺鷥
並結合人的模樣以類似風見雞的形象
指著眼前那片讓他深受感動的鄉野風景
德國Roger Rigorth 的作品~重蛹
這件作品地點是在池上萬安國小內
兩個延伸的蛹狀結構被一個精巧的元素連接著
萬物幾乎都有其兩面
在某種程度互有關連且彼此依存縱使時有對立
連接點保持二端的平衡亦作為二端能量的通道
重蛹猶如這生命原則象徵不論被視為開始或終了
它就是個無限的生命循環
德國藝術家Jens J.Meyer的另一作品~斗笠
藝術家駐村期間除了專注創作
也融入在地體悟縱谷的人文風情
創作時看見農夫頭戴斗笠
對斗笠讓農民遮陽印象深刻
因此製作一件名為「斗笠」的作品
這是選在萬安國小旁的大樹進行創作
讓作品、人與樹之間展開溫柔的對話
台灣藝術家撒部‧噶照作品~自然療癒
在這個地點創造了一座天堂鞦韆
以太陽、月亮為意象的鞦韆地景
彎月波浪的線條有如將池上金黃稻浪圈起來
靜靜坐在鞦韆上享受大地給予的土地恩澤
享受珍貴自然的療癒
池上最著名的伯朗大道、天堂路入口處之一
芬蘭Jaakko Pernu的作品~跑道上的水滴
這件作品的地點位於池上的水利公園內
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不爭且正發生的事實
極端氣候型態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
衍生作者對台東大地藝術的創作發想
以1000根台灣相思木組成的水滴
高7.5公尺~能夠看見卑南溪
Jaakko Pernu 希望藉由作品
讓旅客了解水資源的難能可貴
台灣藝術家~尼誕•達給伐歷的作品
地點位在池上的水利公園內
農夫用竹子引水到田裡蓄水池
在出水口放石板和罐子
遠處就能聽見輕快的水流聲
水是縱谷溫柔美好的旋律
作品呈現水流不同的聲音
輕閉雙眼就能聆聽水跳舞的歌聲
台灣藝術家李蕢至作品~在河之間
地點位於池上的水利公園內
水圳是當地居民農作灌溉所需
作品順著水的路徑延伸
並作為人與自然之間共生的橋樑
作者以當地的竹子創作而成
一段段的竹子連結著水與這塊土地
隨著縱谷的清風、水與竹的聲響
共築出一座在河之間的靜謐棲息空間